返回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正气歌出,举世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世子于七日后被问斩。

  京都内。

  消息散播的很快仅仅不到半天时间传遍了京都周围四郡。

  于当日深夜。

  江陵郡百姓也得到了消息。

  没有人会想到一心为民的顾锦年居然会被问斩。

  这不可思议。

  尤其是白鹭府的百姓们他们知道顾锦年为了百姓付出了太多他们也明白顾锦年这次回去必然会受罚。

  可他们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便是去述说顾锦年所做的事情。

  希望让更多人知道顾锦年所做之事。

  只是没想到这个惩罚竟如此之大七日后问斩?

  如今已经过了一夜也就是说六日后问斩?

  这是百姓们无法答应的事情。

  若只是严惩一二他们铭记恩情可听到问斩他们心中满是愧疚。

  是夜。

  白鹭府内一些人影穿梭在各个街道当中。

  四人一组都是白鹭府内的老人有些名望有人拿着纸笔有人备了些东西挨家挨户的敲门。

  待房门开后老者的声音便直接响起。

  “永树世子的事情你知道了吗?”

  “咱们打算给世子写万民册求皇上开恩免罪世子。”

  “你写不写?”

  老人开口询问着这户人家。

  “写。”

  “肯定写不过叔公这万民册有用吗?”

  后者没有任何犹豫但也好奇这个万民册有没有作用。

  “民心所向必然有用。”

  “行把你名字写上我还要去下一家你最近要去窜门走亲戚的话记得把世子的事迹传出去咱们能尽一份力就尽一份力能帮一点忙就帮一点忙。”

  老人出声叮嘱了一句。

  “行叔公。”

  男子点了点头紧接着一位老者将一袋小米送了过来算作是万民册的一点回礼。

  可看到这小米男子立刻拦下。

  “叔你这是干嘛?我家不缺这点米这名字是真心实意写上去的你送我这米搞的好像我是为了这点东西。”

  “这天色也不早了天寒地冻叔你们几个回去休息东西交给我我喊老三老四他们出来让我们年轻人来做。”

  “世子殿下的恩情我们这些人都记在心里说句不好听的话人家为咱们百姓伸冤要是咱们不帮点忙这良心被狗吃了。”

  男子拒绝小米说出一番发自肺腑的话。

  此言一出几名老者点了点头有些欣慰。

  但还是拒绝男子上前帮忙的要求。

  “你早点睡这事交给我们几个老头子来做我们有点面子这大半夜吵到人家看我们几个老头也不会说什么。”

  “去吧走咱们去老任家。”

  老者出声带着几人又去了下一家。

  看到这一幕男子没有啰嗦直接跟在后面也不干什么就是搭把手也免得这些老人出事。

  而这样的事情出现在白鹭府诸多地方这些都是有人自发请愿想要为顾锦年写下万民册请求陛下开恩。

  可以说整个白鹭府灯火通明许多人受到号召纷纷主动请愿。

  不仅仅如此。

  翌日。

  天还未亮大量的百姓走出城门他们这是回乡去传播顾锦年的事情也带着万民册希望能借助整个江陵郡的力量为顾锦年求情。

  马车一辆辆备好这些都是漕运的马车原本是运粮用的可听闻百姓们是给顾锦年请万民册漕运的头领大手一挥免除一切费用。

  能帮一点是一点。

  能做一点是一点。

  如星星之火一般逐渐开始燎原。

  不仅仅是江陵郡内。

  周围一些郡府再听闻这件事情后也开始有所行动。

  虽然没有江陵郡这么激烈可多多少少也有些作用尤其是读书人。

  顾锦年所作所为令老一辈的读书人深感敬佩一些夫子老儒再听闻此事后也纷纷联名上奏。

  就是希望能够让陛下回心转意。

  而这一日。

  一件大事也轰动了整个京都。

  八王入京。

  是的大夏王朝八位王爷入京这八位王爷可都是当时支持永盛大帝造反的存在。

  如今建德难过后他们也得到相应赏赐坐镇一方算得上各地的土皇帝。

  八王入京这不是一件小事而且八王此次前来更是表明了态度。

  要亲自监斩顾锦年。

  他们也很直接敬佩顾锦年所作所为一心为民他们认可只是对于顾锦年违背国法他们无法接受也不愿意接受。

  所以要亲自监斩。

  好话说了一大堆可实际上就是想要顾锦年死。

  这一点谁都明白。

  若不是永盛大帝已经颁布圣旨只怕八王已经入宫面圣了。

  眼下由礼部安排将八王安置在皇宫偏殿居住。

  但所有人都知道再过几日朝会之上八王必然要出手。

  彻底将顾锦年按死。

  而此时此刻。

  大夏王朝。

  孔家。

  孔家圣地占地三千多亩阁楼四起山石林立湖中泛舟显得气派无比。

  这里是孔家蕴含着圣意。

  原本孔家圣院不过三百亩可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之下逐渐有三千五百亩地。

  而且这仅仅只是孔家圣院曲府之中更是有孔家圣陵以及孔家书院还有孔家庙宇。

  这三个地方所占之地不比孔家圣院差。

  而且曲府几乎有一半的百姓姓孔但阶级划分十分严格这些是被强制改名为孔家耕奴。

  自圣人得道之后孔家中兴的的确确出了三四代了不起的读书人。

  继承圣人学问开枝散叶为天下忧而忧其中不缺乏傲骨之人不为五斗米折腰。

  可随着盛世来临再加上世道大变各路才能纷纷显世孔家后代虽继承圣道可却再也没有出过第二位圣人反而被其他人入圣。

  故此孔家开始变了。

  一来是担心孔家地位有所变化二来是不希望有人超越圣人之名。

  故而采用两极分化的手段进行长达几千年的稳固手段。

  推崇圣学吸纳贤才凡学孔圣之道者可为座上宾若有才华者可得孔家资助未来平步青云。

  若不推崇圣学敢立新学者轻则敲打重则孤立而且孔家手段极其了得只要有任何苗头便会派大儒镇压从来不会轻视。

  这一点孔家后人做的很好。

  其实最开始还好更多的还是吸纳贤才也正是因为这种良性竞争。

  以致于到了第三十多代孔家门徒布满天下各国都有孔家的影子资助了太多的读书人也帮助了太多的读书人。

  世世代代的恩情再加上这般的美名以及第一位圣人的缘故孔家逐渐成为了儒道霸主级的势力。

  都说千年世家大而不倒。

  孔家已经不是千年这么简单整个神洲世界孔家遍布天下虽正统在大夏王朝。

  可自太祖开国之后孔家已经将部分正统送去他国建立了一些类正统。

  倘若孔家真被灭了这些类正统便会继承大夏孔家的位置号正统。

  如若再被灭将再度继承正统之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也正是这一招使得各国君王对孔家既是忌惮又不敢得罪。

  灭不掉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

  此时此刻。

  孔家后花园内一位老者静静望着湖水。

  他身后站着孔家圣孙孔宇。

  “老师。”

  “这次京都变故顾锦年能不能逃脱此罚?”

  孔宇开口。

  自回归孔家后孔宇心神一直不宁日日夜夜都想着顾锦年他恨死了顾锦年。

  自己堂堂一个圣孙从来没有遭遇如此欺辱可顾锦年却踩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成为天下人的笑话。

  虽然通过孔家的手段将影响降低了许多可这件事情孔宇无法忘怀。

  今日得知顾锦年在白鹭府所作所为孔宇更是深感不齿但他更关心的还是顾锦年到底会不会被赐死。

  所以特意过来询问自己的老师。

  “虽为民可乱了国本。”

  “朝堂不容。”

  “八王不容。”

  “天下人都不容顾锦年必死无疑。”

  “倘若不死大夏必将亡国。”

  站在他面前的老者缓缓出声。

  紧接着他继续开口道。

  “这个顾锦年倒是聪明他以为他为民伸冤想借助民心之力免除死罪。”

  “可他错就错在太过于高调了错就错在得罪了孔家如若没有得罪孔家借助民心之力的确有可能免除死罪。”

  “得罪了孔家岂能让他免罪?”

  “孔宇你最大的敌人基本上不会对你造成任何威胁了。”

  “族内已经传达消息出去让大夏儒生去抨击此事让百姓明白顾锦年的用心险恶。”

  “什么为民伸冤不过就是想染指民心。”

  “可笑至极民心也是他这种人可以染指的?”

  老者开口言语之中对顾锦年充满着敌意。

  这也正常自己最得意的门徒被顾锦年当众羞辱外加上顾锦年说出诸多大不敬的话什么人之初性本恶这种言论让他感到无比刺耳。

  也感到无比刺目。

  而孔宇听到这话不由大喜过望。

  “老师所言极是。”

  他很开心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顾锦年没有死在自己手中亦或者是说死之前没有输在自己手中成为了最大的遗憾。

  “你也无需如此开心区区一个顾锦年算不了什么。”

  “眼下两件事情才是你的当务之急。”

  老者继续开口对孔宇的表现有些不满。

  “请老师教诲。”

  一听这话孔宇马上显得恭敬不敢表露的太过于兴奋。

  “我孔家圣宴马上就要开始了豫王特意修建了一座阁楼到时候要为这楼赋一篇文章这段时间你好好琢磨争取应景达镇国之意。”

  “如此一来的话也算是一件喜事。”

  “但这不是什么大事圣院马上开启此番你必须要摘得头筹你父亲对你已经有些不满了倘若这次你能在圣院中取得第一一切还好。”

  “若不能的话这圣孙的称号你做好准备吧。”

  对方开口一番话说的孔宇脸色发白。

  他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圣孙二字。

  如若摘走他这个称号他接受不了。

  “老师学生必然竭尽全力。”

  孔宇连忙开口表达自己的心意。

  “你距离大儒只差最后半步圣院走一遭若能摘下第一可为大儒。”

  “这圣孙二字的分量也就够了。”

  “行了回去专心读书吧外面的事情不需要你来掺和。”

  “这顾锦年也有可能不会死毕竟镇国公会用尽一切办法但如若顾锦年不死镇国公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对我孔家来说是一件好事只要镇国公前往边境接下来就是我们孔家的反击。”

  “很多事情族内会去解决不需要你去操心若不沉稳成不了大事。”

  对方再度开口。

  也算是对之前的话进行了一个补充。

  顾锦年不一定会死。

  但不死会比死更难受。

  因为顾家要付出天大的代价。

  “学生明白多谢老师解答。”

  孔宇点了点头随后转身离去。

  待孔宇离开后。

  老者依旧静静望着水池显得十分平静。

  大约一刻钟后。

  一道身影缓缓响起。

  是孔平。

  “见过先生。”

  很显然这位老者的身份不简单是孔家真正的高层。

  在外人来看孔家权力最大的是传圣公。

  可实际上传圣公只掌握部分话语权与其说是孔家族长倒不如说是个人权力最大的存在。

  真正的权力集中在孔家的圣贤院中孔家七十二长老组成的圣贤院。

  这七十二位长老在族内被称之为圣贤效彷当年孔圣门下七十二徒一般。

  族内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由这七十二位长老决定的等同于传圣公一人拥有三分之一的决策能力。

  而圣贤院拥有三分之二的决策力。

  倘若圣贤院一致认为不行的事情传圣公也不能去做只是一般很少会发生这种事情。

  基本上传圣公说了什么就是什么一来是地位问题二来也是内部问题有两大派系一个是儒派一个是圣派。

  儒派主张思想教化招贤纳士通过精神层面发展孔家势力。

  圣派则是主张利益控制通过各方利益从中获取孔家的利益。

  两者之间有些敌对但不得不说的是思想教化明显弱于利益控制毕竟人心浮躁尤其是盛世之时世人爱慕虚荣贪图享福什么圣人道理没有几个人愿意认真聆听。

  故而圣派占据主要权力儒派也逐渐凋零若不是根基问题只怕儒派不存一人。

  而这位便是七十二圣贤之一也是圣派的人。

  孔家已经不是小小一个世家那么简单的事情其中势力错综复杂绝无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孔振的事情处理的如何了?”

  老者开口负手而立。

  “回先生孔振已经被安排出境三日后应当抵达扶罗王朝。”

  孔平开口如此回答道。

  “恩。”

  “白鹭府的事情他出现了会给孔家带来麻烦让他去扶罗王朝。”

  “回头告诉匈奴王大夏王朝已经发现这件事情孔家不会继续参与让匈奴王自行解决。”

  “匈奴扶罗还有大金王朝也有些大夏人眼下就差最后一步问题不会太大无非是成本问题。”

  “此事孔家到此为止不准任何人再涉及其中销毁所有证据若被发现会惹来天大的麻烦。”

  “明白吗?”

  老者继续开口道出白鹭府的事情。

  孔家的确有参与。

  “是。”

  孔平点了点头如此回答道。

  随后继续开口道。

  “对了先生圣宴即将开始。”

  “四大商会赠来黄金三百万两求圣宴之位先生意下如何?”

  孔平继续开口说出这件事情。

  “区区三百万两黄金也想参加圣宴?”

  “这些商人有什么资格入会?”

  后者十分不屑。

  他虽然主张利益可对商人依旧是打心底的鄙夷。

  后者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五百万两给他们外宴席位不过只允许他们的后人入宴要有功名无功名者不可入宴。”

  “其余商会也要通知一二人不来没有关系不备厚礼者一一记下赠了厚礼让他们在府外之宴腾出一桌即可。”

  他出声显得十分澹然。

  “是。”

  孔平点了点头。

  如此孔平离开而老者也缓缓离开。

  转眼之间。

  两日时间过去。

  距离顾锦年问斩还有四天的时间。

  而这两天内整个大夏王朝也发生了许多事情。

  关于顾锦年问斩之事成为了大夏王朝所有百姓最大的话题。

  百姓是支持顾锦年的。

  尤其是最开始两天无论是百姓还是各地读书人皆认为顾锦年无罪。

  可就在这一日一些不同的声音也逐渐响起。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顾锦年虽为民伸冤伸张正义可若不杀国法难容往后各地官员纷纷效彷大夏必将亡国。”

  “我敬世子殿下为民之心可也敬大夏律法之森严古今往来乱法之国终究化为废墟杀顾锦年是为保全国本。”

  “各位百姓千万不要写联名册了世子殿下已经有赴死之心他不想让陛下为难也不想让大夏乱了法他是要舍身取义啊。”

  “若是写联名册其实是害了世子殿下世子殿下立不朽之功如若此番被斩乃是立德死后百年可为准圣。”

  “是啊这是天大的荣誉尔等无需如此让世子知道了反而会怪罪你们。”

  莫名之间。

  这种声音响起显得十分古怪。

  因为这番话挑不出毛病可仔细琢磨又觉得有些古怪。

  但不得不说这种言论的效果的确有用有些府城的的确确正在为顾锦年准备联名册。

  只是随着这种言论的出现后的确有不少百姓停下来了。

  因为感觉说的没错。

  这就是言语的力量这种声音的本质无非就是想要顾锦年去死。

  但他们很聪明没有去辱骂顾锦年也没有去反驳顾锦年的功劳反而夸赞顾锦年的仁义让顾锦年去舍身取义歌颂顾锦年的伟大。

  反正人死了给你点美名又能如何?你要是喜欢再给你加点。

  这种人是最坏的。

  表面上是为你好其实就是在害你。

  而这种声音也逐渐传到了京都内影响了整个大夏王朝。

  比起之前人人为顾锦年打抱不平的现象现在却安静了许多。

  而大夏京都。

  皇宫内。

  大殿当中争议声响亮无比。

  原因是礼部尚书杨开带来了万民册为顾锦年请愿。

  万民册之下百官的确震撼说是说万民册可实际上联名册有几百本少说有几十万人为顾锦年请愿。

  这可不是小事。

  为官者能做到这个地步令人敬畏。

  实际上有些官员的确有心思为顾锦年开罪毕竟顾锦年才华横溢未来必是大夏的顶梁柱。

  又是陛下的外甥还有镇国公的孙子倘若当真问斩没必要闹得这么僵。

  可还不等百官开口一道声音响起。

  “启奏陛下八王入宫入殿面圣。”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

  大殿内瞬间安静。

  “准。”

  永盛大帝开口。

  下一刻八道身影出现。

  这是八位藩王每一位都是手握大权的存在是大夏王朝顶尖的权贵。

  八王出现。

  一时之间气场镇压大殿所有人。

  他们目光睥睨走起路来更是虎虎生威。

  当然踏入大殿后几人立刻朝着永盛大帝一拜。

  “臣等见过陛下。”

  八人开口声音响彻大殿。

  “免礼。”

  永盛大帝缓缓起身招呼八人起身。

  “来人赐座。”

  他继续开口让人赐座。

  很快太监搬来凳子让八位王爷落座下来紧接着一道声音直接响起。

  是陈王的声音。

  “方才在殿外本王听闻有人要为顾锦年开罪。”

  “敢问是谁?”

  陈王入殿还没有缓和一下场面便直接开口让大殿瞬间变得安静无比。

  “王爷是老夫开口这里是百姓的联名册老夫认为顾锦年虽有僭越国法之错可最终还是一心为民可给予严惩但无需问斩。”

  “这是民意所向。”

  礼部尚书杨开出声他帮顾锦年不是因为什么利益而是根据情况而来。

  可此言一出陈王不禁冷笑。

  “可笑。”

  “僭越国法还能开脱罪名?”

  “那是不是说往后若有官员来到本王面前要调遣三十万大军包围某郡某府想杀谁就可以杀谁本王是不是要答应?”

  “这顾锦年的确是一心为民本王也佩服可国有国法尔等身为朝廷大员难道还不知道国法不可越?”

  “今日顾锦年这般做明日就会有徐锦年周锦年王锦年这般去做。”

  陈王直接出声怒斥杨开。

  这一番话说的没有错。

  使得杨开有些沉默。

  “杨大人本王也敬佩顾锦年可国法就是国法想来陛下也是这般认为。”

  “就好比本王入京须向礼部汇报倘若可以逾越国法那是不是本王以后无论去任何地方都不需要通知礼部?”

  又是一位王爷开口是鲁王。

  八王乃是蜀王吴王唐王陈王鲁王楚王南平王齐王。

  是根据大夏之前的十国领地划分。

  至于周王不属于八王类周王乃是一等王最高的王其次便是祁林王大夏唯一的异姓王。

  十位王爷是掌握兵权的有一定话语权整合在一起是一股不朽的力量无法忽视。

  至于没有兵权的王爷多多少少也有二三十人在各地驻军享受人间极乐。

  好在开国之始虽权贵极多但至少地多人少还没有到饱和的阶段能供这些王爷们吃香喝辣若是再过个三四百年那就不好说了。

  而这十位王爷不缺乏与永盛大帝关系好的可今日同来也并非是跟永盛大帝作对。

  此番前来遵从国法站在国家角度去衡量此事故而一同联袂而至。

  鲁王的话让百官皱眉。

  很明显这是一种赤果果的威胁。

  但他们挑不出什么刺。

  如果顾锦年当真无罪。

  那他们以后是否也能这么干?

  毕竟只要罪不至死造反的成本可就大大降低不少。

  造反最大的麻烦不就是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吗?

  如若能不死那这些藩王就不可能没心思。

  当然也不可能说这边无罪他们就直接开始造反甚至他们也不会想着去造反。

  毕竟自己又当不了皇帝现在有吃有喝有兵权有地位干嘛去造反啊?

  可架不住别有用心的人挑拨离间啊。

  “王爷言重了。”

  最终杨开只能深吸一口气选择退避。

  “没有什么言重不言重的。”

  “陛下。”

  “臣并非是针对顾锦年臣也知道这个顾锦年才华横溢是当世之大才。”

  “可僭越国法就是僭越他私自调兵二十万臣其实并非不可以忍可二十万大军被他挥之而来呼之而去封锁江陵郡。”

  “说杀谁就杀谁这眼中还有朝廷吗?这眼中还有陛下您吗?”

  “他目无王法罪该当诛。”

  “这也就算了祁林王十万铁骑差一点就要被他诛灭这点是臣最不能容忍的。”

  “就因为一己私欲就因为一时愤怒差点酿出大错如若不是祁林王忍气吞声连连退让只怕十万大军早已经被诛。”

  “若今日陛下您不处理顾锦年大夏国本将无臣等也不服。”

  “今日请陛下给臣等一个答复。”

  最终楚王的声音响起他抨击顾锦年就是要让顾锦年死。

  一点活路都不给。

  而且话里话外态度坚定。

  不杀顾锦年。

  难平众怒。

  说话间八王齐齐站了起来望着永盛大帝让他给出一个答复。

  听着八王的声音。

  永盛大帝面色平静稍稍沉默后他缓缓开口。

  “顾锦年之桉朕没有更改之意。”

  永盛大帝开口这是他的答复。

  可八王并不认可而是望着永盛大帝道。

  “还请陛下以太祖名义立誓。”

  显然皇帝的话没有人相信尘埃不落地那么皇帝永远可以更改。

  “放肆。”

  这一刻永盛大帝起身直视八王眼神当中是怒意。

  让他用太祖的名义起誓?这还真是给他们天大的胆子逼宫也就算了当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

  “陛下息怒。”

  “臣等只是为大夏国本如若陛下不答应臣等不会离开。”

  可是八王没有一点虚。

  一时之间朝堂内显得无比安静。

  “王爷此事无需如此。”

  有人开口想要打个圆场可得到的便是冷声。

  “轮得到你开口吗?”

  声音响起百官皆然皱眉。

  尤其是想打圆场的人更是闭上嘴巴低头不语了。

  “朕说了。”

  “七日问斩不会更改旨意。”

  “尔等若要在这里待着那就待着退朝。”

  永盛大帝深吸一口气说完此话他转身离开可心中满是怒火。

  天下人都知道顾锦年是自己的外甥也知道顾锦年有惊世大才这种大才怎可能杀?

  可八王借这个机会前来逼宫这就是跟他唱反调。

  一时之间他心中滋生了一个想法。

  但他知道现在还不行。

  看着永盛大帝如此八王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了虽然没有逼永盛大帝起誓成功。

  但也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而与此同时。

  大夏京都。

  苏怀玉显得有些沉默。

  因为他遇到了一个人。

  一个老头。

  只是一眼苏怀玉便知道对方很强。

  所以他没有选择乱动老老实实跟着对方离开。

  街道当中。

  一处无人巷子内。

  苏怀玉显得恭敬朝着老者一拜。

  “前辈有什么需要晚辈帮忙的请前辈尽管开口。”

  苏怀玉很老实没有任何嘴硬也没有任何反抗。

  “你小子不错是我见过最老实的人。”

  老者开口他鸡皮鹤发但并不亮眼走在人群当中很容易被人无视。

  “前辈过誉了。”

  苏怀玉一本正经。

  “老夫要你做一件事情。”

  老者开口想问一件事情。

  “请前辈放心一定没有晚辈以前就是刑部的刑部最强的也仅仅只是准武王境前辈完全可以大开杀戒不要紧的。”

  只是不等老者说完苏怀玉便直接出声让对方安心。

  然而后者摇了摇头。

  “即便是有绝世强者又能如何?”

  “老夫只手可灭。”

  “老夫让你将大夏京都的地图画出来几日后我要劫法场救我徒弟。”

  “有地图最好可以省去点麻烦。”

  老者很澹然对大夏绝世高手丝毫不在乎。

  一听这话苏怀玉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他猜到老者是谁了。

  魔道绝世强者。

  “前辈果然英勇。”

  “晚辈立刻准备。”

  苏怀玉不啰嗦也不过问细节反正要我做啥我就做啥。

  一点都不含湖。

  “好这件事情办好了老夫会给你好处的。”

  后者点了点头同时也有些惊讶苏怀玉的表现。

  就很配合。

  “不。”

  “前辈不杀晚辈已经算是最大的好处。”

  “晚辈并非贪婪之人见好就收多谢前辈。”

  苏怀玉连忙摇了摇头拿捏的刚刚好不敢越雷池半点。

  “没想到小小一个大夏京都居然有两个聪明人。”

  “可惜你不是仙灵根否则的话老夫愿意收你为徒。”

  老者有些赞叹这苏怀玉当真符合他的脾气。

  听到这话苏怀玉讪笑一声紧接着不由问道。

  “前辈仙魔两道的强者您都杀完了吗?”

  苏怀玉好奇问道。

  “还没。”

  “这不是老夫爱徒要被斩了吗?”

  “只能先过来带他离开回过头将他送去森魔古殿历练一番我顺手将仙魔二道的强者杀光就行。”

  “有几个比较棘手居然半只脚踏入了第七境好在老夫比他们快了一步不然的话还真不一定能杀光。”

  对方开口无意之间透露出一个惊天消息。

  踏入第七境?

  苏怀玉眼中露出震撼之色。

  要知道镇国公也不过是第五境的强者眼前这人居然就已经踏入了第七境?

  当然对方没有说全毕竟只是快了一步也有可能是准第七境。

  但无论是什么。

  乃绝世也。

  “前辈果然厉害那晚辈现在去绘制地图不过晚辈怎么给您?”

  苏怀玉询问道。

  “我会去找你的。”

  “问斩之前给我即可。”

  老者开口说完此话便消失在了原地。

  而苏怀玉也长长吐了口气。

  好险。

  不过松了口气后苏怀玉也没有废话立刻去绘制地图。

  倒不是因为救顾锦年而是这魔道强者性格古怪万一拖了时间心情不佳把自己杀了那才是倒了血霉。

  回头顾锦年没死自己没了苏怀玉也不愿意。

  如此。

  深夜。

  苏怀玉将地图绘制完成为了补充细节苏怀玉更是亲自去看了看确保没有问题后便静等前辈上门了。

  外界的纷纷扰扰显得喧闹无比。

  而牢中。

  顾锦年却已经进入了忘我之地。

  四天来。

  他心情平静在牢中悟道。

  前两天还会进食点东西可后面两天就滴水不进了倒也不是潜心入学主要是秘制酱油没了米粥有些难以下咽。

  有些后悔但更能让自己安心悟道。

  这几天来顾锦年脑海当中都是在回忆以往种种。

  他在反省也在思考。

  反省自己的过错。

  思考自己的不足。

  江宁郡匈奴和亲江陵郡。

  这三件事情最大的过错在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虽然自己乃是大夏权贵虽然自己可以任性一把可很多人要为自己的任性负责。

  “我过于优柔寡断做事依旧不够谨慎”

  “王兄失踪必然已经有人察觉可我义无反顾前往白鹭府是自投罗网。”

  “那妇人向我求情我优柔寡断没有在关键时刻做关键之事倘若重回那日应当直接将许平斩杀再去调兵应当为上佳。”

  “我纠结细节关键时刻没有挺身而出虽亡羊补牢可错便是错。”

  “倘若此劫渡过我应当杀伐果断不可拘于小节任何事情也应当面面俱全做到滴水不漏。”

  顾锦年心中自语。

  他认真反省着自己。

  过错于优柔寡断做事不谨慎这是他意识到的错误。

  而不足之地则在于权力。

  “世子也好。”

  “权贵也罢。”

  “终究无有官职无有权力假借圣旨虽可圆一时之谎却给国家带来麻烦给朝堂带来麻烦。”

  “若我有官职再临白鹭府即便百般刁难也有足够话语权那时该杀就杀无人可挡。”

  “尊严只在刀刃之上。”

  “无有官职寸步难行。”

  这是顾锦年的不足之地。

  自己没有官职自然而然从一开始陷入了被动私自调兵化为主动可那个时候已经是在亡羊补牢。

  故而自己必须要快点入朝为官掌握权力往后再遇到这种事情就不会陷入下风。

  反省与思考过后。

  顾锦年从而又思考另外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看似是官员隐瞒不报看似是有人在幕后搞鬼可有一股力量却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股力量便是儒者。

  读书人应当有正义在身。

  即便无有官职百姓之苦他们也应当看得见可却没有一个人给予援手。

  原因无他。

  他们不想得罪官员免得影响自己的仕途。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点无可厚非。

  但对于读书人来说这就是错的。

  孟子曰吾善养浩然正气。

  这浩然正气便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正气。

  若读书人无浩然正气怎可称之为读书人?

  倘若两年之前便有读书人挺身而出那么事情会如此严重吗?

  答桉显然是不会的。

  白鹭府只是一个小小的府城可这件事情却也能看到天下儒者的本质。

  等事情发生之后读书人再来辱骂又有何用?

  不秉持内心如何能称得上读书人?

  张口百姓。

  闭口百姓。

  到头来呢?

  还不是虚伪无比。

  这件事情顾锦年想了很久。

  一直到第七天。

  这一日。

  是顾锦年问斩之日。

  牢头走来也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本以为这过程当中会有旨意释放顾锦年。

  却没想到直至这一刻都没有任何旨意。

  刑部已经派人过来押送顾锦年去刑场。

  只是即便如此牢头都没有半点怠慢客客气气将顾锦年请出。

  顾锦年很康慨。

  他没有丝毫畏惧随着牢头走出大狱。

  可内心顾锦年却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

  踏出大狱。

  一眼望去有许多人在送行也有不少人带着其他心思。

  囚车就在不远处。

  刑部的人也无比恭敬根本不敢有半点怠慢。

  远处王富贵等人眼中含泪他们没想到事情会如此严重。

  七天来百姓写联名册吗却遭到八王反对。

  七天来多少股势力参与此事其目的就是为了救下顾锦年。

  可结果朝堂之上没有任何反应。

  刑部也没有做任何批改。

  一时之间他们终于慌了也终于怕了。

  从一开始认为顾锦年一定会安然无恙。

  再到今日所有人都慌了。

  再有三个时辰。

  顾锦年就要被问斩。

  三个时辰只怕是来不及了啊。

  云柔仙子与瑶池仙子站在不远处她们二人面色平静可心中也有了其他想法。

  倘若到了最关键一步还是无力回天她们会劫法场。

  准确点来说是她们身后的人会来强行劫法场。

  可就在此时。

  一道声音忽然响起。

  “看那是魏闲公公。”

  “有圣旨有圣旨。”

  “圣旨来了。”

  一道道声音响起刹那间京都百姓不由将目光看去。

  的确。

  不远处魏闲马不停蹄的跑来手中紧握一张圣旨。

  这一刻所有百姓笑了。

  认为这必然是赦免顾锦年的圣旨。

  可当魏闲出现宣读圣旨后百姓们再度沉默。

  “陛下有旨。”

  “顾锦年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此乃天之功劳但因乱其国法法不容情维持问斩。”

  “但因顾锦年之功劳愿为其修建文宫塑功德身立圣碑。”

  “由顾锦年于石碑题字往后供天下万民瞻仰。”

  他的声音响起。

  让无数百姓沉默。

  而后满是失望。

  本以为是赦免圣旨可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圣旨。

  而且通过圣旨可以得知顾锦年真的要被问斩。

  都已经准备好修建宫殿立石碑之举。

  这不是必死吗?

  很快石碑被运了过来。

  由顾锦年碑上题文供后世人瞻仰。

  当然无须直接在碑上刻字魏闲已经准备好了纸张笔墨写完之后会有工匠刻印上去。

  同时魏闲的声音也传入顾锦年耳中。

  “世子殿下。”

  “这是您最后的机会。”

  “陛下让奴婢转告您一声。”

  “已经做好万全之策可保世子无恙。”

  他传音道。

  告知顾锦年具体情况。

  听到这话。

  顾锦年内心毫无波澜。

  没有什么喜悦。

  也没有什么开心。

  而是望着石碑沉默不语。

  所有人都看着他们也十分好奇顾锦年这是要做什么。

  大约半个时辰后。

  突兀间。

  顾锦年凝聚才气以才气化笔在石碑之上刻字。

  将这几日的感悟一一写上。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广八尺深刻四寻】

  文字出现引来无数观望。

  这文章看起来没有什么特殊性若说文采寻常儒者都能作出。

  若说情感无非是将这几日的情况写出。

  但所有人还是直勾勾的看着。

  因为他们知道。

  顾锦年写的东西就没有让人失望。

  皇宫当中永盛大帝也显得无比紧张他虽然做好了万全之策可还是希望顾锦年能靠自己解救。

  否则的话会有新的麻烦。

  刑部大狱外。

  洋洋洒洒三四百字写完。

  却没有任何影响没有异象也没有光芒让人的心情愈发沉重。

  可就在此时。

  顾锦年将开篇最后一段缓缓写出。

  【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随着开篇最后一段写完。

  顾锦年闭上了眼睛。

  他深吸一口气。

  往事种种遭遇再加上牢中悟道所有感想也在这一刻爆发出来了。

  江宁郡也好。

  匈奴国也好。

  白鹭府也罢。

  或有天灾但更多的是人祸。

  百姓的身后不仅仅只有朝廷应当更有一些有志之士。

  应当更有一些真正的读书人。

  而今日他便要重塑读书人之风骨。

  “吾为顾锦年。”

  “今日作正气歌一首。”

  “为儒道正心。”

  刹那间。

  顾锦年的声音响起。

  响彻整个京都。

  很快一行字出现在石碑之上。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文字出现。

  刹那间。

  天地大变。

  大夜袭来彷佛永夜降临。

  而这一次。

  已经不是影响一个京都了。

  而是整个大夏王朝。

  尤其是曲府。

  平静的曲府孔家。

  在这一刻。

  开始剧烈摇晃。

  有孔家大儒惊愕而后一道惊呼声炸响。

  “孔圣圣像震动了。”

  “有人写出不朽圣章。”

  声音响起。

  一片哗然。【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