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十五章:圣人之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是夜。

  国公府内。

  顾锦年望着月色面容略显郁闷。

  他让人去挨家挨户通知也提前让人去了一趟青月楼。

  只可惜的是没有所谓的善念加持。

  果然应了那句老话。

  好人没好报。

  回到顾家后顾锦年比较孤独除了母亲特意过来询问自己吃了些什么自己父亲忙于公务。

  爷爷最近也不知道在做什么。

  族内上下各有各的事做。

  所以顾锦年常常也是一个人。

  一个人倒没什么不配侍女是真让顾锦年受不了本来没什么事跟侍女姐姐聊聊天也好。

  可惜啊。

  族人不让。

  这点让顾锦年有些生气。

  玛德防小人也就算了我这种正人君子也防?

  有些难受但也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老话说的好先当孙子在当爷自己这位世子还是得好好熬一熬啊。

  抛开这些杂念。

  有些事情顾锦年也要认真开始考虑。

  那就是自己脑海当中的古树。

  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顾锦年猜不出来但大概搞懂了一些东西。

  九根树枝代表着九种不同领域的能量吸收器。

  目前已知的是怨气武道内气以及黄金。

  顾锦年测试过银票没有作用必须得是黄金至于可不可以用玉石代替顾锦年不清楚已经让管家准备点上等玉石明天试试看。

  怨气给予的东西有些稀奇古怪。

  武道内气给予的东西暂时不知。

  而黄金给予的东西类似于情报信息这种或者是自己提出疑惑古树会解答无非是给的银两够不够。

  相当于给钱解答。

  作用性吧暂时没啥用但肯定是有帮助的。

  以穿越者的角度顾锦年大概推测出两个情况要么就是自己目前的境界实力不足所以得到的东西也就那样这个可以理解想写长压节奏嘛懂得都懂。

  第二个情况就是得到的能量不足所以得到的好处不多这个顾锦年更懂能量守恒定律嘛。

  九漏鱼都知道。

  顾锦年更偏向第二种可能性因为怨气和银两那有什么境界划分?

  也就是说想要得到好东西就必须要获得更多的能量。

  “怨气方面的话要从大人物身上搞了从张赟这些人身上根本搞不到。”

  “可惜还没有入朝堂要是入了朝堂就好多了没事怼怼满朝文武岂不乐哉?”

  “最好给我整个御使大夫今天告吏部尚书明天告礼部尚书挑毛病还不简单?”

  “可惜了。”

  顾锦年有些惆怅自己年龄尚小主要是没有功名在身。

  不过前期路线顾锦年是定下来了早点入朝堂。

  武道的话每日基础修行即可这个没办法强求的毕竟时间就这点。

  情报的话这个就看情况天知道古树会吞多少银两小打小闹一点顾锦年花得起。

  真动辄万两黄金以目前的情况是搞不到。

  顾家是有钱可也不会肆无忌惮给自己啊去库房支个千把两黄金倒没问题真动辄上万两黄金来个几十次顾家也顶不住。

  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得到的情报不重要。

  要真有用也不是砸不起。

  这般仔细想想莫名之间顾锦年更显无奈了。

  得亏自己是顾家后人这要是个普通人估计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唉。

  叹了口气。

  顾锦年摇了摇头没有继续多想而是将目光看向桉桌上的圣人书籍。

  儒道也是一种体系。

  如果自己猜测不错的话与古树相应。

  而儒道想要提升境界前期就是靠读书明悟圣意凝聚正气。

  说实话武道也好仙道也罢怨气金钱都不算什么顾锦年真正在乎的就是儒道。

  王朝为尊的世界读书很重要尤其是国家安稳的时候读书极其重要。

  纵观历史若无外敌也无内乱的情况下读书人地位最高因为守江山比打江山要难。

  而且武将能给给予皇帝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外面的藩王或者是王侯他们造起反来可不是开玩笑的。

  而文臣造反一般都是附庸在皇子身上可这种事情是有迹可循的不像藩王造反。

  天高皇帝远你就算派人过去你也不敢确定派出去的人有没有串通。

  所以历代皇帝基本上都会削弱武将地位来稳固中央皇权。

  而读书人不一样防不住也不能去防如果读书人都防那这个国家也没了。

  当然这只是相互比较之下不是说读书人就一点危险都没有。

  以史为鉴。

  一般都是先动武将再去处理文臣。

  危险性要小很多。

  顾家满门武将严重偏科现在看起来一切都没什么问题可一旦等自己爷爷去世了地位瞬间下降一大截。

  这也是顾家目前的忧虑。

  所以顾家第叁代必须要出一个读书人要是出不了第四代也必须得出一个读书人。

  这一点顾锦年很清楚因为他有消息族内已经开始帮自己物色媳妇了。

  只要等自己及冠礼结束后基本上就是成亲跑都跑不掉。

  但顾锦年不想这么早婚配完全没意思。

  来都来了不做什么事刷刷存在多多少少有点丢穿越者的脸。

  儒道权臣。

  是顾锦年目前的想法。

  尤其是脑海当中有那么多诗词文章这要不拿出来装个哔那真对不起自己的满腹经纶了。

  大儒后更是可以凝聚异象这更让顾锦年期待。

  想到这里顾锦年拿起圣人书籍开始读书。

  同时也好好了解了解儒道。

  月色如墨。

  国公府内。

  青灯映照顾锦年俊美的脸庞没有风声万物俱静。

  转眼之间已到寅时一刻。

  随着一抹鱼肚白出现在天边阳光照射入窗映照在顾锦年脸上。

  从前日到今日顾锦年已经有二十四个时辰没有入睡了。

  好在这是仙武并存的世界身体完全抵挡的住虽有些疲倦但问题不大。

  最主要的是顾锦年看入迷了。

  一个晚上顾锦年前前后后看了叁本书一本儒道史记一本圣人史记还有一本圣人启蒙经。

  分别介绍儒道的历史以及儒道圣人历史还有启蒙书。

  儒道历史还好大致就是叁个阶段。

  人之礼君子之礼国家之礼。

  其意思就是有礼者为人否则与禽兽有何区别?

  紧接着便是君子之礼核心点便是天地君亲师。

  君子上敬天下敬地而后再敬君主紧接着是双亲最后便是老师。

  因为有了这点所以儒道也能在各国发扬光大毕竟对于皇帝来说除却天地之外自己便是最大的符合皇权价值观。

  毕竟皇权大过一切这是一种思想上的统治没有这个基础那儒道也别想昌盛甚至很有可能会被打压。

  第叁阶段就是国家之礼也就是制定规则制止大规模的战争和杀戮即便是两国交战也必须要有礼双方递交战书也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并且不可屠戮百姓。

  这一点符合天理得上苍恩泽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就是儒道叁个阶段的变化。

  而圣人史记让顾锦年充满着好奇因为目前儒道只有四位圣人。

  第一代圣人为万世之圣称之为儒圣万世师表着书《人礼》。

  第二代圣人为千秋圣人称之为亚圣君子思想着书《君礼》。

  第叁代圣人为百世圣人称之为复圣国之礼道着书《国礼》

  第四代圣人为天命圣人称之为宗圣儒道治国着书《儒学》

  这四位圣人横跨时间极其长儒圣于万年前成圣亚圣五千年前复圣叁千年前宗圣一千五百年前两者几乎都相隔一千五百年。

  而且只有第一代圣人得到天命认可所以可用万世来表彰。

  后面的圣人都是半步圣人差的就是天命可影响力丝毫不弱于第一位圣人。

  前叁个圣人顾锦年知道就好人礼之道是开启教化万民君礼之道是师徒之道让人读书修身成为君子国礼之道是止战之道让天下百姓安稳。

  可真正吸引到顾锦年的是第四位圣人。

  号称天命圣人但史料记载一千五百年前天命未曾选择儒道只不过读书人认为他打破了天命桎梏强行抵达圣人境弘扬儒学也因此遭到天地反噬。

  这个观点是天下读书人认可的可其他体系并不认可所以存在疑问。

  只不过终究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事情很难去求证。

  但宗圣的思想十分的独特。

  开创出君子治国平天下之说宗圣认为君子不可空谈天下需读书明道进入官场以权谋苍生。

  意思就是不要张口天下苍生闭口天下苍生好好读书参加科举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改变这个世界但如果你能身居高位成为朝堂当中的大人物你的一句话便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的百姓。

  鼓励读书人去争权去当官越大的官越好而不是读了书以后整天就之乎者也。

  相当是给读书人找了一个完美的借口去当官结合当时的历史顾锦年发现那个时候的读书人虽然也当官但一般都是朝廷请求他来当官。

  即便是当官了没事就喜欢找麻烦彰显自己对抗皇权光明正大两袖清风。

  不然就是贪官一丘之貉。

  导致当时情况极其的复杂。

  因为主动去当官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更何况同流合污再者即便你不同流合污可你拿不出证据啊人心都是嫉妒的你官越来越大质疑声辱骂声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那个时代极其的古怪。

  宗圣的出现让所有读书人找到了一个极其合理的思维方向。

  故此现在的读书人为了当官不择手段即便是被皇帝辱骂他们也愿意忍。

  反正来一句我为天下苍生隐忍。

  至于是不是等我死后你就知道了。

  而目前的读书人大部分的主流就是这个。

  这明显有问题而且有极大的问题。

  “第四代圣人看来背大锅了。”

  琢磨一晚上顾锦年莫名感觉这第四代圣人完全是被推起来的。

  不是说不行相反第四代圣人也有很多丰功伟绩但这个理论是核心。

  儒学被当代无数读书人奉为圣人经典。

  这里面存在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顾锦年也只能察觉一二不敢细想也细想不到什么。

  至于第叁本书圣人启蒙书顾锦年大致看完。

  围绕的是仁义礼智信。

  讲述何为礼何为君子而随着顾锦年将书本放下后。

  一缕缕才气没入了古树之中。

  附属在第五根树枝上。

  但连枣核都没有只有一点点苗头。

  果然儒道也算一个。

  “世子该上课了。”

  此时管家的声音在外响起让顾锦年从思考中醒来。【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